- 去年(2019年)4月23日,我们新换的家庭医生通知我,我是二型糖尿病: 空腹血糖253 mg/dL, (正常值:65 – 99 mg/dL) A1c = 10 (正常值:4.8-5.6%)
- 2019年8月20日: A1c = 5.7, 饭后血糖 125; 饭后很容易控制在160以下,早上空腹始终在160-180左右。
- 2019年12月13日:A1c = 5.9。
- 2020年8月: 饭后很容易控制在140以下; 早上空腹下降到120-140之间。
非常郁闷。检讨我的生活:
- 2013年是上一次体检,发现当时记录已经显示早上空腹血糖109,诊断为糖尿病前期。一向身体好,当时没有看体检报告。只记得医生告诉我,我缺乏维生素D。并给我开了药片。 根本没有提及我的血糖问题。可能她觉得不是问题,可能她觉得我应该对自己负责。– 结论: 这个医生不够负责。结合其它的问题,我们更换了家庭医生。
- 饮食:我吃水果巨多。米饭面食并不多。水果过量是主要的问题。记得我怀孕G时,每天背一大书包的水果去办公室吃。比如奇异果,别人吃一个,我一次可以吃六个。 一天还会吃很多别的水果。我一个人一会儿就可以把一盒一磅的蓝莓吃完。 我天生喜欢吃苦味,苦瓜曾是我的最爱。上帝说了人们喜欢吃让他们感觉甜的,看起来漂亮的东西,其实苦味最有利于身体。可惜,这个好习惯因为结婚以后蔡蔡根本不吃苦的东西,被搁在一边。
- 孕期糖尿病:两次怀孕都有。
- 体重:体质容易发胖。发育期-青春期都超重。大学减肥,体重在合适的范围内。结婚以后,又逐年发胖。因为,胖并不影响我的生活,活动,心宽体胖的我一直没特别在意。我远足也好,长跑也好,很容易过疲劳期,所以,我运动也不太觉得累,灵活性也一直还好。 (爸妈给的根基不错,体质很好。)
- 心情:我觉得我得了产后忧郁症。蔡蔡脾气好,但是这些年,我们之间矛盾也很多,我很累。
- 更年期
- 遗传:我父亲在我离开大学以后(在他45-50岁之间),诊断出有糖尿病,一直注射胰岛素。他的饮食习惯非常不健康,
对策
因为恐惧糖尿病的道路一去不复返及其诱发的各种病,想象着我全身的脏腑都泡在糖水里,我郁闷极了。医生给我开了药,我一粒也没吃。郁闷完了,我开始自己找办法。蔡蔡推荐我看Dr. Feng. 我开始了解我的身体,了解间歇性断食。 顺藤摸瓜,我又看了很多Dr. Berg 的视屏,开始吃Dr. Berg的最爱-羽衣甘蓝 ( Kales)。 我开始相信,糖尿病是生活习惯的问题,改变生活习惯一定可以逆转糖尿病。 我根据他们二位的视频,还有很多网上的信息,总结出了我的降糖食谱。 结果仅仅四个月的时间,我已经恢复到正常值的边缘。我的内分泌医生在我第二次见她的时候告诉我,我不用再去看她了。 但是,我依然心存疑惑:我早上空腹的血糖始终很高。 我的内分泌医生给我的解释是:Dawn Syndrome 我也在网上找到相关的信息, 说这是正常的。 我把这个问题暂时放在一边,继续好的饮食习惯。 同时,我和蔡蔡开始分工做饭,他做三天我做四天。这样,我多一些轻松、少一些负担。他多一些分担和体谅,少一些抱怨。我的问题是想去安排别人,也把别人的问题都包下了。我会接着把这些好的实践顺延使用贯彻在孩子们身上。
最近,我发现我早上的血糖水平降低了。我因为打球伤了手臂,开始每周看我们的中医郑医生,听她讲中医的理论和案例。在油管上,我也迷上了中医的食补。对代谢症候群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。其中一个重要的新理解是:我们的胰在吃东西的时候工作;我们的肝在不吃东西的时候工作。 所以,我早上的血糖水平很可能和我的肝甚至肾有关。而肝脏的恢复是个比较长期的过程,加上更年期的诸多问题。所以,我在坚持了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一年以后,肝慢慢好转,我早上空腹的血糖才得以降低。
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
好的生活习惯受益终身,健康快乐是多么地美好。喝水,睡觉,吃饭,运动,夫妻,子女关系。。。 这些日常琐事都有很大的学问。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,再爱别人,也不能忘记自己的需要。不要多吃一口,就喝一杯饮料,就吃一次油炸食物,。。。 而要叩叩牙齿,甩甩手,起来喝口水,早一点睡觉,。。。